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小區業主群里的鄰居們湊在一起,太“近”了免不了有“摩擦”,一旦情緒上頭發表過激言論,還有可能侵犯他人名譽。程某與周某系北京通州某小區同一單元同一樓層的鄰居,因發生糾紛,周某兄弟二人先后在微信群內對程某進行了帶有性暗示的言語攻擊和侮辱。近日,法院判令周某兄弟二人連續3天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表致歉聲明,向程某公開賠禮道歉。
互聯網時代,有些人在網絡上喜歡放飛自我,口無遮攔,在群里一言不合就開罵,享受所謂的“網絡自由”。周某所在的小區業主群內成員多達139名,周某兄弟二人先后在微信群中針對程某發送的內容,存在低俗不文明、不尊重女性并帶有侮辱性含義,顯然對程某的人格尊嚴造成了損害?;ヂ摼W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是虛擬的,但是網絡背后的主體卻是實實在在的。如今,微信群聊已成為人們的重要交往方式。
在微信群辱罵他人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9條規定:“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p>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24條的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p>
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傳播力度大、公共影響較廣的網絡空間,應當遵守道德規范,依法規范言行舉止,使用文明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切不可為逞一時口舌之快,隨意發表不當言論,突破法律底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不僅僅是微信群,在網絡空間,我們都要做文明人,守住法律底線,文明上網用網,構建清朗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