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農歷癸卯兔年正月十三,汪滿田魚燈點亮這個皖南小山村。
2月3日,農歷癸卯兔年的正月十三,坐落于皖南深山溝的黃山市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一場“魚”的燈火“盛宴”籌備已久,亟待開席。
像所有皖南古村落一樣,汪滿田村粉墻黛瓦,流水潺潺,不同的是村口有一對魚兒雕像,路燈上有彩燈魚,隨處可見孩子們手舉著小魚燈……這是一座以魚為魂的村莊。
晚上7點多,山村夜幕降臨,緊隨著一槌重鼓,鑼鼓齊鳴。各魚會的魚燈匯集于汪氏宗祠,寫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萬民樂業”字樣的刀旗開路,以祠堂魚會為首,上百盞大小魚燈沿規劃好的路線穿街走巷,鞭炮煙花此起彼伏,男女老少歡呼雀躍,熱鬧的嬉魚燈活動持續兩三個小時。
汪滿田嬉魚燈始于明初,相傳這項活動與“火”有關,汪滿田村木屋居多,常有火災發生,魚生于水,水能滅火,于是衍生出祭魚克火的嬉魚燈民俗表演,日漸鼎盛,因其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特征已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現發展成6個魚會。
汪滿田魚燈以鯉魚為型,先用竹片扎架,外層用棉紙裝裱,彩繪魚頭、魚鱗,頭有“王”字,嘴有雙須。最大的魚王燈,長約8米,高2米多,內點百余支蠟燭,需20多名壯漢才能舉起。另有大小不一的各色魚燈,或六七人舉,或一人可舉。
每年過了大年初三,各個魚會推選一名青少年當“魚頭”。29歲的汪春燕,平時幫媽媽賣香榧,做直播,今年當選汪滿田宗祠魚會的“魚頭”?!棒~頭”相當于魚會的總指揮、總牽頭人,負責籌款、采購,組織村民制燈、抬燈、修繕等。正月十三至十六,全村新近扎制的魚燈繽紛亮相,祭魚祈福,迸發獨特魅力。
2022年5月,汪滿田魚燈入選安徽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繼上一任省級非遺傳承人后,汪成峰等5名青壯年村民成為當地重點培養的傳承人。他們平日里外出打工,年節時扎燈嬉魚。
近年來,春節期間有上萬名外地乃至外國的游客趕到汪滿田感受濃濃年味;大魚的吉祥造型、浪漫寓意,備受攝影師和網紅青睞,前來拍照打卡直播引流,趕一把“國潮”風;安徽師范大學運動會上學生表演的魚燈驚艷了全場,在今年春節期間還登上央視《詩詞大會》節目;魚燈出現在《原神》《江南百景圖》等網絡游戲中;今年元宵節前后4天小魚燈線上線下銷售額達69萬元;明年春節期間的民宿房間已經被提前預訂……汪滿田的村民深切感到:魚燈火了!
游動了600多年的魚燈,護佑著汪滿田村民年年有余,幸福滿滿。
記者 潘成 溫沁 攝影報道
村民扎制魚燈骨架,吸引外國游客圍觀。
汪成峰(左)給大魚插上喜慶的須子。
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制作小魚燈。
汪春燕在制作魚燈,她是今年汪滿田宗祠魚會的“魚頭”。
汪滿田魚燈吸引了許多青年人前來打卡拍照。
外國游客來到汪滿田村看嬉魚燈。